幽门螺杆菌是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从一个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活检标本中第一离别到的。它是一种呈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菌体一端的鞭毛可以使细菌便捷地穿过胃粘膜而定居至胃上皮细胞,又能产生很多尿素酶,分解尿素在菌体周围形成一股碱性的“氨云”,可以抵抗胃中的酸性环境,免受胃酸杀死。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自然宿主,人群感染率非常高,全世界人群感染率高达50%.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渠道是人与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这种病原菌是通过人群的消化道,即“口~口”、“粪~口”传播的。国内是幽门螺杆菌高感染国家,可能与共用食具而经“口~口”传播有关,如妈妈将食物嚼碎再喂婴儿的习惯也增加“口~口”传播的机会。
高级卫生职称考试频道为大伙推出→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发生于胃、十二指肠。Hp主要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在国内胃癌的死亡率居各类癌症的第一位。时尚病学资料表明:胃癌发生率在一些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的人群中较高。而直肠癌、食管癌、肺癌等其它肿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间没有明显关系,从而反证了幽门螺杆菌对胃癌的致病用途。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研究显示在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69%~95%;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胃癌发生率为2.3%~6.4%.
幽门螺杆菌还与胃粘膜有关淋巴瘤的发生有关。由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病人中这种淋巴瘤的发生率比未感染者要大3.6倍,根治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就能使这种淋巴瘤的发生率减少或能使该瘤的进步过程得到控制。另外,在分类学上和幽门螺杆菌亲缘关系非常近的同属菌猫胃螺杆菌和鼬螺杆菌都能在小鼠中引起类似的病变。
不过,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多原因一同用途的结果。胃癌亦发生于一些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证据的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对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证据尚不够充分。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和胃癌发生率与社会经济状况呈负有关,都伴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美国,非洲裔美国人和拉丁美洲人的发生率高于白种人。已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癌死亡率之间存在着区域分布性的有关。然而,胃癌男性比女性高发,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两性间并无差别。据报道,某些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但胃癌发生率低。这类状况都表明: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外其它原因在胃癌危险原因中亦非常重要。